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翻译哲学导论

翻译哲学导论 海德格尔的讲稿《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虽然全文引用荷尔德林此诗,但对其中专门歌吟的“明”未及论述,但他有关河流的本质之“旅程化”及其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之中的决定性的词语的论述,在在都显示出,他的思路与“阴阳之道”的一致性。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恰如其分地讨论翻译的本质,而将儒家思想引入翻译理论之中,也是建构翻译哲学的通途。
作者:蔡新乐 编辑:李振权 张静0 ISBN:978-7-305-15981-7
出版时间:201601 字数:277 定价:52.00
开本:16开 页数:304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I516.072  
 

作者简介

蔡新乐(1964-)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译》联合主编,翻译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暨翻译学。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的讲稿《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虽然全文引用荷尔德林此诗,但对其中专门歌吟的“明”未及论述,但他有关河流的本质之“旅程化”及其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之中的决定性的词语的论述,在在都显示出,他的思路与“阴阳之道”的一致性。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恰如其分地讨论翻译的本质,而将儒家思想引入翻译理论之中,也是建构翻译哲学的通途。

目录

目录

1. 绪论:翻译哲学的基本任务和一般意义
1.1 翻译哲学的界定及其基本任务
1.1.1 课题选择两方面的挑战
1.1.2 翻译哲学的性质和基本任务
1.2 翻译哲学所关注的节点及其一般意义
1.3 现代以来哲学的发轫以及经学的倾覆
1.4 孔夫子与海德格尔比较的可能性及其学术价值
1.4.1 孔夫子可能对海德格尔的补足作用
1.4.2 海德格尔翻译哲学视角下的“阴阳之道”
1.5 研究方法:以意守言的追求
1.5.1 心意、言与海德格尔的语言
1.5.2《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解读
1.5.2.1海德格尔的思与孟子的“知心”
1.5.2.2心意相通之中的《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
1.5.2.3 注-意于文并非“译意”
1.5.2.4 海德格尔所说的“意”之“爱”
1.6 思路与结构
2. 翻译哲学的研究现状
2.1 翻译哲学的名与实
2.1.1 作为海德格尔的思维模态和德里达的哲学通道的翻译
2.1.2 翻译哲学的有名无实之一例:皮姆对翻译哲学的反讽与否定
2.1.3翻译哲学的有名无实另一例:见不出视野的“哲学视野”
2.2 翻译哲学论域真正的建构
2.2.1 “语言转向”中的翻译话题
2.2.2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
2.3作为一种哲学的翻译
2.3.1 《海德格尔,翻译与思的任务》的主要内容
2.3.2 可以解答的翻译哲学问题
2.3.3 翻译哲学对翻译研究提出的新的要求
2.3.4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所引出的议题
2.3.5 思想与翻译的关系的论断始自尼采
2.4 反本质主义的问题的本质
2.5 并非局限于解释学的翻译哲学
2.6 小结:哲学缺席的翻译研究及其双重危机与“超越者”的“拯救”之道
3. 海德格尔未及关注的荷尔德林的“明”与儒家可能的关联及其翻译学的意义
3.1 第一部分与《伊斯特》之中的“明”
3.2 “明”作为一种“存在”的样态--你“明白”“明白”了吗?
3.3 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之中的“明”及其汉译问题
3.4 海德格尔的“明”与汉语之中的“明”的儒家意向
3.5 海德格尔的“澄明”之“明”及其“语言”之“静默”的儒家意味及其启示
3.5.1 “澄明”之“明”的非柏拉图倾向
3.5.2 “粹”之“优雅”与儒家之“幽”
3.6 小结
4. 从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批判看他与传统翻译思想的不同
4.1 海德格尔对柏拉图二分法的批判
4.2 海氏笔下的柏拉图的感性和超感性二分
4.2.1 表征的意思及其危害
4.2.2柏拉图主义:感性与超感性的区别
4.3翻译的核心问题,就是意义=鬼魂吗?
4.3.1 艺术作品的柏拉图主义美学诠释
4.3.2翻译研究之中的“意义/鬼魂”
4.4小结:海德格尔与“翻译理论”的不同
5 存在之被遗忘
5.1 存在之被遗忘的研究意义
5.2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被遗忘与翻译研究之中的存在之被遗忘
5.2.1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被遗忘
5.2.2 翻译研究领域存在之被遗忘:严复的“信达雅”的理解与转译
5.2.3 存在之被遗忘另一例之一:亚里士多德的philia的转译
5.2.4 存在之被遗忘另一例之二:anagnorisis的界定的汉语译解
5.3 赫尔曼斯的后现代的“话语”描述以及“文化转向”的实质
5.4 “存在之被遗忘”的“三种面纱”与“文化转向”的实质
5.5 小结
6. 海德格尔对翻译的解说及其对希腊悲剧之中决定性的词语的讨论之中的“阴阳之道”的显现
6.1 引子:海德格尔的第二部分及“阴阳之道”的意义
6.2 海德格尔的“明”及其阴暗二重性的观点
6.3 本体论翻译思想的作用:“巅峰”之“学”与思想翻译
6.4 “阴阳之道”视角指向下的“人之颂”
6.5 “奇异”之三组合与“诗之持”
6.6 超越“存在”并且启动人的“回家之旅”的翻译
6.7 “存在”之中的“阴阳之道”
6.8 小结:诗之教化
7. 译解之圆与回家之旅:翻译存在论
7.1 引言:可以道说的存在
7.2 诗人的“半神”定位于译者的纵向性精神开拓
7.3 “倒流”的伊斯特与翻译的自身之“圆”
7.4 小结:离弃自身的翻译研究的出路何在?
8. 从“三”思及的存在之诗:以结尾为据对《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
审视
8.1“圆足”与“三段论”
8.2 “阴阳之道”见于海德格尔
8.3 结尾之处见精神
8.3.1 为何“最后”亦即为“开始”?
8.3.2 《结语--大地上可有一种尺度”?》内容简介及其译解的视角
8.4 海德格尔的“半神”及“三”对他的意义
8.4.1 诗人的诗人与“诗”的同一
8.4.2 海德格尔“三”的结构与阴阳之道
8.4.3 海德格尔笔下的诗人与《易经》之中的“体”、“妙”与“感通”
8.5 从阴阳之道之三的结构看海德格尔的哲思译解
8.5.1 存在在译解的自然节奏中的回归
8.5.2 存在在“三的结构”之循环中的译解显现
8.5.3 逻各斯的“收拢”与“三”之“圆”
8.5.4 翻译的纵向性:海德格尔的译解与一般的翻译的差异
8.6 海德格尔对“represent”(再现/代表)的批判
    8.6.1 海德格尔对Vorstellungen的批判
8.6.2 海德格尔的译解的“减法”
8.7 小结:来到语言与返璞归真
附:《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结语:大地上可有一种尺度》
9. 结论
9.1 “元翻译”与海德格尔对哲学的解构
9.2 “圣贤”关乎我们的体悟以及荷尔德林的卓尔不凡
9.3 海德格尔的翻译哲学的重要性
9.4翻译哲学应该关注的两个指向
9.5 回到孔夫子的“学”或可使翻译研究真正敞开
    
    附:《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结语:大地上可有一种尺度》
    主要参考文献